電飯煲鍋膽技術突破與變革
目前鍋內膽的材質包括純鋁、鋁合金、陶鍋、不銹鋼等;在表面處理有電化、普通不粘、硬氧、高級不粘等工藝;加工工藝有平底、球底、復合底、壓紋底等;材質的厚度分為1.0、2.0、4.0、5.0mm等。
表面處理工藝
■ 目前鍋內膽的表面處理工藝種類最多,應用最多,包括:陽極氧化技術、不粘涂層技術、納米不粘涂層技術和微弧氧化技術等。
陽極氧化技術
■ 由于鋁合金本身活性強,耐蝕性較差,雖然表面上會自然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但這種氧化膜厚度只有幾納米到幾十納米,不足以防止惡劣環(huán)境的腐蝕,同時,由于硬度不高而不能防止摩擦而造成的破壞。因此鋁和鋁合金制品需根據其不同用途而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
■ 采用陽極氧化處理的人工氧化膜,其厚度可以由幾微米至幾十微米,致密和較厚的陽極氧化膜其硬度接近于剛玉(主要為α氧化鋁結構),從而可顯著提高鋁及其合金制品的耐蝕性、耐磨性、耐候性、耐高溫性能以及由于膜層的多孔性,使得吸附涂料與色料的能力都十分優(yōu)異,特種的封閉和填充膜孔方式,還能進一步提高制品的各種性能。
■ 鋁的陽極氧化實質上是水的電解,其中陽極上的一部分新生(原子)氧與陽極鋁反應,生成氧化鋁膜。膜層的最大厚度與合金材料以及具體工藝有關。
陽極氧化技術
■ 目前在內膽上廣泛采用的氧化技術主要為三個范疇:普通硫酸陽極氧化、自然發(fā)色陽極氧化、硬質陽極氧化。
不粘涂層技術
一、不粘技術的融合并不局限于鋁及其合金,其基材除了鋁及其合金之外(包括各種融合鋁合金氧化技術后的基材),還有不銹鋼、鑄鐵、鈦合金、陶瓷等各種材料。
二、發(fā)展至今,不粘涂料的范疇已經漸漸擴散出了氟碳的領域了,各種通過親水親油性以及表面自由能等不同角度來研究而誕生的涂料紛呈。
氟碳類不粘涂層
典型代表即為Teflon,主要為四大類樹脂:PTFE、FEP、PFA、ETFE。Teflon樹脂具有良好的不粘性、阻燃性、電絕緣性、熱穩(wěn)定性、化學惰性、絕熱性 、低摩擦系數。其膜層較軟、有孔隙、有一定延展收縮性,易開裂,加工過程中需高溫固化熔融。
陶瓷類涂層技術
主要成分為SiO2、Al2O3等各種無機物。獲得的方式主要有熔燒、高溫噴涂、熱擴散、低溫烘烤、熱解沉積等。目前炊具行業(yè)應用多為溶液陶瓷法(熔燒)、低溫烘烤。目前市場上有售的紫砂內膽亦屬于陶瓷范疇,但其使用性能卻更有待于提高,尤其是目前內鍋所必須具備的不粘性。從這一點上來說,陶瓷技術的發(fā)展已經上升到了一個內膽的新領域:即擁有了陶瓷的健康、耐用,也擁有了不粘等等多種實用性能。
納米復合不粘技術
主要為納米相、無機相(陶瓷、金屬)、有機相(氟碳、有機硅、聚砜等各種功能有機物—多為高分子)等等以多種相態(tài)相互融合。在選擇擁有有機涂料的各種優(yōu)越性能的同時選擇擁有無機涂料的各種優(yōu)越性能。特種的納米相還能提供諸如抑菌、保溫、輻射之類的多種性能。而且,納米相的存在,可使得膜層更致密,同時在選擇前提下,可使得硬度、耐蝕性等等性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特種功能成份添加技術主要有遠紅外加熱技術和微弧氧化技術。
■ 代表類型為以紅外發(fā)射率較高的陶瓷粉末為基料,水玻璃或有機硅樹脂為粘結劑,水或有機溶液為稀釋劑,均勻混合形成涂料,涂敷于基材表面。這種涂層有明顯的節(jié)能效果。遠紅外加熱技術的融入即是大大加強了內膽的輻射傳熱。遠紅外加熱技術主要是在將一種能量(如電能)轉化成熱能的過程中,提高輻射加熱的轉化率,特別是轉化成遠紅外輻射的效率,從而提高加熱效果。
微弧氧化技術
■ 微弧氧化的實質是置于電解質中的鋁、鎂、鈦等合金工件,其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受端電壓的影響而發(fā)生火花放電現象,放電過程產生的微區(qū)高溫高壓條件使樣品表層的鋁、鎂、鈦原子與電解質中處于電離狀態(tài)的活化氧離子反應,生成具有陶瓷結構特征的氧化鋁、氧化鎂、氧化鈦陶瓷氧化層。由于其具有優(yōu)越的耐磨性能、耐腐蝕性能和耐熱性能,所以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其它方向的技術
■ 超聲波技術:將微波處理與超聲波輻射技術應用于飯煲加熱及監(jiān)控處理中,利用微波加熱以及超強滲透性能,改良內膽的加熱效果。利用超聲波優(yōu)越的機械加強作用、空化作用(聲化學效應)改良性能。同時,超聲波亦有優(yōu)越的冷殺菌性能。
■ 磁感應復合技術:不同于機械復合磁感應材料技術,主要通過化學成膜、涂敷技術在合金表面形成一層具有磁感應性能的功能材料。
■ 超熱導材料技術:基于超導傳感器理論,超導傳感器具有傳熱速度快、精度高的特點,將其概念引申入飯煲內膽,將使內膽獲得更充裕的加熱調控時間、更高的熱效率及更好的加熱質量。
?。ㄘ熅?朱冬梅)
評論:
目前沒有評論內容。